文化是城市的“根”与“魂”。2015年初,佛山提出打造“文化导向型城市”,并印发了《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(2015~2016年)》,佛山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又开启了新征程。在佛山,岭南年俗文化以市民群众为主角,受到佛山市政府的保护推广,逐渐形成特色文旅品牌。本期特刊将关注佛山特色年俗文化,找寻记忆中的年味儿。

  谢灶

  1月23日是农历腊月廿三,俗称“小年”,这是进入年关的起点,民间有个重要的传统民俗“谢灶”。不少佛山人会按照习惯,选择腊月廿三或廿四进行谢灶。

  谢灶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。传说腊月廿三这一天,“灶王爷”要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一年来的善恶,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神的汇报,决定这一家人来年的吉凶祸福。所以古代的人谢灶,除了感谢灶王爷赐福外,还为了让他能“多说好话”。

  在佛山,人们多用白米、红糖、利是以及鸡、烧肉、鲤鱼等来谢灶,写上一张“谢灶疏”,备上一匹纸马、一碗清水,用黄皮或柚子叶蘸清水洒灶君神位,为其沐浴。之后,摆上祭品,上香祈福,烧谢灶疏和纸马,整个谢灶仪式便结束了。

  煎堆

  “年晚煎堆,人有我有。”按照佛山人的传统,开油镬炸煎堆是吉祥的迎春习俗,家家户户都会为之而忙碌。据悉,开油镬炸煎堆油角,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油镬似的——油润、富足。

  佛山的煎堆各有特色,大致分为通心和实心两种。而禅城煎堆为圆球形,南海煎堆呈圆饼状,顺德煎堆分硬皮软皮,高明煎堆呈扁平状,三水煎堆是通心的。

  据了解,除了要开油镬,蒸糕也是旧时佛山人家家必备的年宵品。年糕与“年年高”谐音,寓意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;松糕蒸熟时会发起来,有步步高升的意头。此外,各地还有蒸萝卜糕、马蹄糕的习惯。春节时人们以年糕、煎堆互赠亲友,但九层糕从不赠与别人,怕把吉祥分薄。

  行通济

  “行通济,无闭翳。”正月十六行通济是佛山独有的祈福习俗,意为行完通济,便没有烦恼,事事顺利。“行通济”寄托着佛山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,要更好地迎接新的一年。在佛山,每年农历正月十六,家家户户便会自发来到通济桥,举着风车、摇着风铃、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,祈求来年顺顺利利、万事胜意。

  行花街

  对于佛山人而言,逛花街更是春节前夕的“例牌菜”。繁花夹道,人潮涌动。只有到花市里走上一圈,佛山人才算过上完整的春节。

  “花”在粤语中有“发”的谐音与寓意,花开富贵,桃花代表大展鸿图、富贵竹代表节节上升……在花市的人流中,年味或许就是行人手中擎着的一枝蝴蝶兰,或是一柄香水百合,无声胜有声。